<mark id="dbctz"></mark>

  1. <mark id="dbctz"><kbd id="dbctz"></kbd></mark>

  2. <menu id="dbctz"></menu>

        1.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共青團|溫暖的BaoBao|青年之聲|青春勵志|青年電視|中青校園|中青看點|教育|文化|軍事|體育|財經|娛樂|第一書記網|地方|游戲|汽車
          首頁>>新聞 > 軍事 >>  正文

          潛射彈道導彈:藏于深海的戰略“重劍”

          發稿時間:2024-04-26 07:31:00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崔 強 周尚賢 湯 璐 中國青年網

            潛射彈道導彈——

            藏于深海的戰略“重劍”

            ■崔 強 周尚賢 湯 璐

            去年底,俄羅斯又有兩艘核潛艇入列。據稱,這兩艘潛艇分屬北風之神級和亞森級,艇上都裝備有“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

            潛射彈道導彈是指由潛艇搭載和發射的彈道導彈,通常配備核彈頭。較好的發射隱蔽性和巨大的毀傷力,使潛射彈道導彈成為二次核打擊的主要力量。因此,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和動向,很容易“激起波瀾”。

            2022年6月,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發射了4枚“三叉戟”ⅡD5導彈。隨后不久,俄羅斯公布了其?;肆α康淖钚轮袌浴憋L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試射“布拉瓦”導彈的消息。

            不僅是軍事大國,其他國家在潛射彈道導彈方面的進展同樣備受關注。特別是近年來,一些國家相繼使用常規動力潛艇成功試射潛射彈道導彈,一時成為國際熱點。潛射彈道導彈為何如此受人關注?請看解讀。

            

            法國M-51型導彈。資料圖片

            戰略打擊力量的重要支撐

            眾所周知,核打擊方式主要有3種: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鶟撋鋸椀缹?、空基戰略轟炸機打擊,共同構成“核三位一體”。當一國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就意味著具備全面核威懾能力。

            綜觀各核大國的核打擊力量組成,可以看出,?;鶟撋鋸椀缹椀恼急炔坏?。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戰略核彈頭在潛射彈道導彈上的部署率已超過60%,并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提高,英國和法國則將戰略核彈頭全部部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

            為什么各國對?;鶓鹇院肆α咳绱丝粗??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其更可能形成二次核打擊能力。

            二次核打擊能力,簡單來說,是指一個國家在遭受敵方核打擊后,仍然具有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在遭到敵方核打擊后能將部分或者大部分戰略核力量保存下來,二是能用它們實施有效的報復性打擊。按照相關理論,一個國家如果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就可有效威懾和遏止敵方,讓其不敢實施戰略核打擊。

            與陸基、空基兩種核打擊方式相比,?;鶟撋鋸椀缹椄赡苄纬啥魏舜驌裟芰Φ脑?,來自它的載具通常是核潛艇。長期隨艇游弋于海底、可隨時發射的特點,使潛射彈道導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隱蔽性好。潛艇向來有“深海幽靈”之稱。憑借著強大的續航能力和較大潛深,戰略核潛艇一旦提前部署,很難被敵方發現。得天獨厚的隱蔽性帶來的是較強的生存能力,這為形成二次核打擊能力提供了條件。

            機動性強。戰略核潛艇可在深海大洋中巡航數月,這意味著它理論上可以抵達任何海域,射程可覆蓋到任何國家和地區,使敵方防御難度倍增。

            受領土面積影響小。一般而言,領土面積較大的國家,戰略回旋余地較大,組織核反擊的能力較強。領土面積較小的國家在核力量博弈中則處于相對劣勢。潛射彈道導彈的出現,打破了囿于領土面積的局限,這也是英國和法國將戰略核彈頭全部部署在潛射彈道導彈上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布拉瓦”導彈。資料圖片

            各國發展路徑和水平有一定差異

            潛射彈道導彈登上歷史舞臺始于二戰之后,隨著核武器、核潛艇和彈道導彈的出現與發展,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敏銳地察覺到潛射彈道導彈的戰略價值,并投入到這場戰略角力當中。

            1955年9月,蘇聯首次從潛艇上成功發射彈道導彈,但使用的是常規動力潛艇,發射也是在水面狀態,導彈射程為150千米,因此只具有象征性意義。

            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從水下試射“北極星”A1彈道導彈,命中1800千米處的目標,標志著潛射彈道導彈登上歷史舞臺。

            美國現役潛射彈道導彈型號為“三叉戟”ⅡD5,搭載在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上,為美國第三代潛射彈道導彈,1990年服役,最大射程超過11000千米,圓概率誤差90~120米,最多可攜帶14枚核彈頭。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可搭載24枚“三叉戟”導彈。該型導彈已服役30多年,期間不斷升級,卻遲遲沒有換代。據外媒報道,美國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首艇計劃于2031年服役并開始作戰值班,屆時仍將搭載“三叉戟”ⅡD5型導彈。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其大部分戰略核力量,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出“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安祭摺睂?013年起服役,射程超過8000千米,可攜帶6~10個獨立制導的核彈頭,也可攜帶10個高超音速彈頭,彈頭上還可裝備誘餌以欺騙敵方反導系統。一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能夠搭載16枚“布拉瓦”導彈。

            法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潛射彈道導彈。1969年,該國在水下成功試射了M1型潛射彈道導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法國現役潛射彈道導彈為M-51型,搭載于凱旋級戰略核潛艇上。M-51型導彈最大射程8000~10000千米,圓概率誤差小于400米,可搭載6~12個分彈頭。

            英國雖然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就具備?;肆α?,但其一直使用美制潛射彈道導彈。目前,英國現役的前衛級戰略核潛艇上搭載的是“三叉戟”Ⅱ型導彈。

            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發展?;肆α?,其潛射彈道導彈被命名為“K”系列,主要是從“烈火”系列陸基彈道導彈發展而來。首款“K-15”型導彈從2008年開始進行水下發射試驗,2018年在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試射成功,射程700千米。2020年初,印度宣布“K-4”型導彈試射成功,射程為3500千米。據外媒報道,印度已經開始研發“K-5”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預計最大射程為6000千米,可攜帶4枚分導式核彈頭。

            當然,用核潛艇發射帶有核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如今已并非?;鶓鹇粤α啃纬傻奈ㄒ恍问?。有專家分析認為,運用常規潛艇來發射潛射彈道導彈,或用潛射彈道導彈來搭載常規彈頭,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成為今后一些國家的選項。

            朝、韓兩國也先后研發潛射彈道導彈。朝鮮自2015年開始,多次從常規潛艇上成功試射其研發的“北極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據外媒分析,朝鮮在2021年初公開展示的可攜帶多枚彈頭的“北極星-5”型導彈,射程估計可達5000~6000千米。2021年9月,韓國也從島山安昌浩號常規潛艇上試射了其研發的“玄武-2B”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在攜帶約1000千克戰斗部時,射程為500千米,如果攜帶500千克戰斗部,射程可達800千米。

            

            “北極星-5”型導彈。資料圖片

            研發難度雖大難擋其繼續發展

            從問世至今,潛射彈道導彈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擁有它的國家屈指可數。除了所蘊含的戰略價值決定了它的發展受到各種因素制約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其研發難度大、門檻高。大部分潛射彈道導彈是由陸基彈道導彈發展而來,但從地面發射改成水中發射,這一“轉身”過程可謂困難重重。

            ——縮短導彈長度難。受限于潛艇內部空間,潛射彈道導彈的個頭不能太大。俄羅斯“布拉瓦”導彈從陸基“白楊-M”導彈發展而來,彈體長度縮短了9.5米,發射重量也大大減輕。這種情況下,仍要保證導彈的射程和載荷,就必須向復合材料等借力。好的復合材料不僅能減輕彈體的重量,而且具備吸波作用,使對方難于發現,從而增強導彈突防性能。研發出理想的復合材料,難度很大。

            ——水下點火發射難。3種點火發射方式都有相應技術難點需加以攻克:一是導彈直接從發射筒點火發射,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對艇體設計來說是嚴峻考驗;二是先用壓力把導彈從發射筒彈出,在其還沒有出水之前點火發射,水中點火發射的難度同樣很高;三是先把導彈從發射筒彈出,待其出水后點火發射,此種方式對點火時機、精度要求極高。

            ——提升彈體剛性難。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后一般需要在水下運行一段距離,而水的密度相當于空氣的800多倍,此時導彈彈體承受的過載與沖擊力很大,只有大幅提高彈體剛性,才能避免彈體變形、破裂。在大幅提高彈體剛性的同時又不能明顯增加彈體重量,這對彈體所用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

            ——確保精確制導難。與陸基彈道導彈相比,潛射彈道導彈的制導要求更高,多采用復合制導模式。比如,美國“三叉戟”ⅡD5型導彈使用了衛星+星光+慣性聯合制導的方式。且不說衛星制導或者星光修正,即使是其中較為簡單的慣性制導系統,很多國家也不具備研制能力。

            ——艇彈協同匹配難。操縱潛艇本來就不易,如何確保安全可靠地發射潛射彈道導彈?除了強化導彈自身安全性之外,提高艇彈之間的協同匹配程度是關鍵所在,這就需要研發者和使用者做好大量相關工作。

            

            美國“三叉戟”ⅡD5導彈。資料圖片

            雖然研發困難重重,使用存在諸多限制,但較強的隱蔽性和生存能力等,仍使潛射彈道導彈成為一些國家的研發重點,并在發展中呈現出如下趨勢:

            一是提高突防能力。面對各國不斷升級的導彈防御體系,潛射彈道導彈可能采用更先進的全導式多彈頭技術,也可通過在飛行中不斷變化路徑、搭載誘餌彈頭等欺騙敵方攔截手段,實現有效突防。面對傳感器技術、聲吶探測技術的發展,潛射彈道導彈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大射程,以確保戰場生存力。

            二是提高打擊精度。潛射彈道導彈要形成威懾能力,提高打擊精度是重要一環。今后,潛射彈道導彈很可能會借助更多的先進制導手段,包括更多地倚重衛星制導來達成目的,采用末端主動制導方式來獲得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等。

            三是提高通用程度。武器通用化能提高武器的戰場保障力以及使用效能,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也可能朝這個方向發展。俄羅斯的“亞爾斯”“白楊-M”兩型陸基彈道導彈和“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之間的部件通用化率為30%,在特殊情況下可通過換用部件來恢復導彈戰力,達成目的。

            四是提高反攔截能力。攔截助推段的彈道導彈,是各大國研發的重點。潛射彈道導彈要形成威懾,有必要提高助推段的反攔截能力。如俄羅斯的“白楊-M” 以及“布拉瓦”都采用速燃助推技術,既降低導彈在助推段的紅外、激光特征,也可有效縮短導彈的助推段飛行時間。

            五是所搭載彈頭有所變化。一方面是核彈頭的低當量化,一些國家企圖借此來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如美國正在為“三叉戟”Ⅱ型導彈加裝低當量核彈頭,英國也已部署低當量的潛射彈道導彈核彈頭。這是一個危險的開端,很可能引發戰略上的誤判。另一方面是改裝常規彈頭,如美國在研究如何讓“三叉戟”導彈攜帶常規彈頭,以便在常規戰爭中使用潛射彈道導彈,使其同時具備戰術打擊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

            供圖:陽 明

            

          原標題:潛射彈道導彈:藏于深海的戰略“重劍”
          責任編輯:hz
           
          相關新聞
          加載更多新聞
          熱門排行
          熱 圖
          少妇下岗被迫献身,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2018国产高清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mark id="dbctz"></mark>

          1. <mark id="dbctz"><kbd id="dbctz"></kbd></mark>

          2. <menu id="dbctz"></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