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id="dbctz"></mark>

  1. <mark id="dbctz"><kbd id="dbctz"></kbd></mark>

  2. <menu id="dbctz"></menu>

        1. 首頁|新聞|圖片|評論|共青團|溫暖的BaoBao|青年之聲|青春勵志|青年電視|中青校園|中青看點|教育|文化|軍事|體育|財經|娛樂|第一書記網|地方|游戲|汽車
          首頁>>新聞 > 國際 >>  正文

          朝陽少俠:讓博爾特跑慢一點?呵呵

          發稿時間:2024-04-28 13:14:00 來源:朝陽少俠 中國青年網

            美國又造了個話語陷阱——說中國“產能過?!?。這么多年,都是美國出牌,中國應訴。不過沒事,中國人講究后發制人,從來也沒輸過理。

            一、什么是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overcapacity)本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字面意思就是特定行業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需求,造成供大于需的不平衡現象。

            研究下歷史,不難發現,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才是產能過剩的發源地。19世紀,英國為了化解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產能過剩,不斷向外殖民擴張以獲取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甚至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以堅船利炮為罪惡的鴉片貿易開路。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鋼鐵產業面對國內需求結構性下降和日本、德國等新型鋼鐵大國的崛起,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美國政府頻頻出臺限制進口價格、反傾銷調查等貿易保護措施,以維持本國鋼鐵產業發展,卻不能改變其技術落后、成本高企的事實,反而推高了上下游產業成本,最終沒能阻止鋼鐵產業在去工業化浪潮中走向衰落,成為“銹帶”的一部分。

            如今,頂著“經濟學家”光環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入仕后也不得不背離了200多年來西方經濟學最基礎的“比較優勢”原理,政治化“產能過?!边@一經濟學概念來服務遏制打壓中國的政治目的。

            按照“產量大、出口多就是產能過?!钡拿牢鞣竭壿?,耶倫恐怕回答不了這幾個問題:美國大量出口大豆、牛肉、玉米等農產品,2021年玉米產量超3.8億噸,出口量占全球總量25%以上,是不是產能過剩?

            美國滿世界輸送武器,2023財年對外軍售總價值2380億美元,占全球武器出口總額的42%,是不是產能過剩?

            美國全球輸出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推廣所謂“民主”,多國顏色革命背后都有美國的資助、策動甚至直接介入,又是不是“產能過?!??

            二、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了嗎?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就是新能源產業。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破萬億元,但這與其說是“產能過?!?,實際是“實力過勁”的表現。中國新能源產品和產業的全球競爭力,背后體現的是中國綜合優勢的堅定支撐。

            一是先發優勢。中國較早布局新能源相關行業發展,將其視作“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一環,連續十幾年為相關行業提供政策指引和研發支持,形成了技術領先,生產效率和產業鏈集成度也隨之不斷提高。

            二是配套優勢。作為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中國強大的產業配套覆蓋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和售后服務等新能源產業各個環節。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找到所有配套零部件供應商,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

            三是市場優勢。中國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形成的超大規模市場同樣在新能源領域發揮作用。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50%來自中國;全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1428萬臺,中國市場獨占63.5%。

            四是人力優勢。當前中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到2.4億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化。不少跨國企業明確反對“去中國化”“對華脫鉤”論調,原因之一就在于難以找到和中國類似的高素質勞動力市場。

            如此顯著的產業優勢,都是靠長期投入科研創新的真本事獲得的,是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塑造的,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不可能靠政府補貼形成。而這種符合市場需求、體現發展潮流的優勢,在美西方眼中卻成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三、中國新能源產能對世界意味著什么?

            美西方鼓吹“中國產能過剩論”的一個論點是,中國對外低價傾銷新能源產品導致市場扭曲,損害他國經濟。但事實證明這一論點根本站不住腳,只能進一步暴露其西方中心主義的虛偽。

            首先,全球新能源產品不是嚴重過剩,而是遠遠不夠。近年來,美歐國家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紛紛削弱或推遲本國減排承諾,致使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困難重重。

            根據國際能源署測算,假設所有已宣布“凈零”承諾的國家按時履行承諾,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約4倍。即使按照當前全球新能源產能增長速度發展,還遠不能滿足未來市場需求,更遑論實現減排承諾。

            其次,相比供應不足,價格過高是普及新能源產品的更大障礙。還是以新能源車為例,即使美國為每輛電動車提供高達7500美元的補貼,其平均售價仍高于其國內燃油車價格水平,新能源車滲透率只有9.3%;歐洲新能源車需求自去年底放緩,滲透率長期徘徊在20%左右,奔馳甚至推遲了2030年全面制造電動車的計劃。

            與此同時,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已達31.6%,我們每賣出3輛汽車,其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打壓遏制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只會增加全球綠色發展成本,降低全球綠色發展速度。

            再次,美歐要求中國承擔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地位的減排責任,卻對中國新能源產品對全球減排的貢獻“選擇性失明”。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約22.6億噸,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為全球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5.73億噸,合計減排28.3億噸,約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減排量的41%。美西方一邊頻頻爽約應對氣候變化援助,一邊譴責中國“低價傾銷新能源”,實質上無視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同樣擁有享受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趕上綠色轉型趨勢的權利。

            丁仲禮院士幾年前就神預測:“西方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上就是在放空炮,你以為它們會真減排嗎?咱們走著瞧。中國是正兒八經要做的,因為我們是共產黨領導,說了要算數。他們是黨派政治,換來換去,新官不理舊賬?!?/p>

            最后要說一下,中國“新三樣”的產能雖高,但目前優先保障國內消費,沒有大規模對外輸出。比如,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量為949.5萬輛,本土銷量占87.3%,出口量僅為12.7%,其中外商獨資企業特斯拉還要占到30%左右;與此同時,德國、日本和美國汽車出口率分別高達80%、50%、25%。被歐盟納入反補貼調查對象的三家新能源車企,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合計僅為1.1%。此外,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平均售價超過3.1萬歐元,是國內價格水平的兩倍,與“低價傾銷”可以說是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出口新能源產品,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通脹和能源壓力,也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人說到做到,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對地球未來的強烈責任感。

            難道要停滯互利合作和技術發展,原地踏步等待別人趕超,才符合美西方政客口中的“公平競爭”?難怪法國企業家貝特朗說,美國人要求中國解決“產能過?!?,就如同要求“飛人”博爾特跑慢一點,因為自己跟不上他。

            四、美西方為何重提“中國產能過?!??

            從20多年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到十年來中國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產能過?!钡闹肛熆偸窃谥袊洕l展的重要節點陰魂不散。

            產能過剩本是個經濟學概念,卻被美國伙同其盟友一再政治化、工具化,企圖讓中國削減產能“自廢武功”,遏制中國高質量發展進程,剝奪中國正當發展權利,把中國永遠壓制在價值鏈底端,最終目的依舊是維護其霸權。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所說,美國的對華態度基于傲慢、骯臟和幼稚三個特性。傲慢在于,認為自己統治世界,中國經濟怎能如此成功;骯臟在于,通過各種手段阻止中國進步;幼稚在于,天真地以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會認同美國對中國的看法。

            一再偷換概念。美國利用自身輿論霸權不斷扭曲中國經濟敘事,抹黑中國產品及企業。一方面泛化“國家安全”內涵,起重機、智聯汽車都成了“間諜武器”;另一方面歪曲“產能過?!倍x,從鋼鋁、陶瓷、造船等逐漸擴大到新能源產業等高新科技,最近還啟動了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次次劍指中國優勢產業,遏制打壓中國發展、為本國制造業回流制造空間的意圖昭然若揭。

            美國想實現“再工業化”,但打壓別國顯然不是辦法。當前,美國制造業勞動力就業水平仍遠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企業也一再推遲在美建廠計劃。與此同時,一系列歧視性補貼背后毫不遮掩的“美國優先”色彩也引起了美國盟友乃至世貿組織的反對。

            一再嫁禍中國。今天美國經濟與就業的問題完全源于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主導下的制造業空心化,但美國政府以“保護本國企業與工人”為名揮舞保護主義大棒,阻止中國發展進步的同時企圖轉嫁失敗責任,還利用“同質競爭”“市場爭奪”等話術,打著“經濟安全”的旗號拉攏歐洲等第三方加入其“反傾銷聯盟”。

            通過禁令和關稅,美國確實“成功”將一些中國產品拒之門外,換來的卻只是本土企業和消費者更高的成本負擔。穆迪評級公司就曾指出,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92.4%的成本??磥砻绹峭水斈赇撹F產業保護主義措施的教訓,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一再公然雙標。美國圍繞新能源汽車、電池、氫能等產業接連出臺歧視性、排華性補貼政策,僅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中對能源安全及氣候轉型的投資就高達3690億美元,公然違反世貿組織的非歧視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甚至加劇了法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不良競爭。

            歐盟也不甘落后,一邊以“不公平補貼扭曲市場”名義發起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為可能征收追溯性關稅作準備,一邊卻相繼發布《綠色協議產業計劃》《凈零工業法案》等多項支援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僅2022—2023年間對新能源及其相關產業、研發的支持總金額就接近400億歐元。

            這就是美西方的“規則”:將汽車、手機等高附加值產品行銷全球,同時享受著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時,他們就大談自由市場和國際分工,還對中國的“環保問題”指指點點;眼看著中國的新能源產品日新月異、造福全球,他們又給“中國制造”扣上“傾銷過剩產能”“特洛伊木馬”的帽子,大搞貿易保護主義。

            如果“綠色產能過?!闭娴拇嬖?,那么美歐又何必費盡心機擴張“過?!碑a能?當美歐指責中國“作弊”“采取非市場做法”時,它們說的是中國還是自己?歸根結底,美西方政客的強詞奪理蓋不住他們懼怕公平競爭、懼怕中國崛起的糾結和焦慮。

            可以預見,美西方這一波“產能過剩論”還要發酵一陣子,甚至可能發展成針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狂風驟雨。但妖風越狠,中國提升傳統產業產能附加值、發展高產能附加值新產業的腳步就會越堅定?!皠偃苏哂辛?,自勝者強?!泵绹c其給中國和世界“亂開藥方”,不如治治自己“虛假敘事過?!薄叭騻鶆者^?!薄氨Wo主義過?!钡酿蠹?。

          原標題:朝陽少俠:讓博爾特跑慢一點?呵呵
          責任編輯:張毅
           
          相關新聞
          加載更多新聞
          熱門排行
          熱 圖
          少妇下岗被迫献身,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2018国产高清在线视频,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mark id="dbctz"></mark>

          1. <mark id="dbctz"><kbd id="dbctz"></kbd></mark>

          2. <menu id="dbctz"></menu>